首頁 > 行業資訊行業資訊

市場觀察 | 主動創新,逆勢上漲!2020年1-12月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運行分析

瀏覽次數272302/22/2021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紡織服裝行業產生深遠影響,給專業市場業態帶來巨大挑戰,我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在傳統模式遇阻的行業背景下,克服困難,順勢而為,勇於擔當,主動創新,展現了專業市場人的專業性和全局觀,實現了逆勢上漲。


2020年1-12月,流通分會重點監測的46家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含市場群)總成交額達13477.83億元,同比上升4.93%。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市場成交額同比下滑明顯。隨著疫情得到平穩控製和專業市場的線上化創新嚐試,第三季度實現了單季度成交額增速由負轉正,第四季度延續銷售旺季的良好態勢,繼續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市場交易穩中有進,轉型成效良好,實現平穩收官。


2020年1-12月專業市場總體運行情況


2020年1-12月,流通分會重點監測的46家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含市場群)總成交額達到13477.83億元,同比上升4.93%。其中,35家市場成交額同比下降,平均降幅為15.32%;10家市場成交額同比上升,平均增幅為20.50%;1家市場成交額與2019年持平。


(一)市場運行效率分析 


從市場運行效率看,46家重點監測市場平均運行效率為60535.59元/平米,同比上升4.10%;平均商鋪效率為462.62萬元/鋪,同比上升4.44%。 


(二)市場區域結構分析 


從區域結構看,1-12月,46家重點監測市場中,東部地區專業市場成交額為11860.41億元,同比上升10.72%,占專業市場總成交額的88.00%;中部地區專業市場成交額為1073.15億元,同比下降27.40%,占專業市場總成交額的7.96%;西部地區專業市場成交額為544.27億元,同比下降16.91%,占專業市場總成交額的4.04%。


微信圖片_20210222112004.jpg

圖表1:46家重點監測市場區域成交額分析

(三)流通層級結構分析 


從流通層級來看,46家重點監測市場單位中包括27家產地型專業市場、19家銷地型專業市場。2020年1-12月,27家產地型市場成交額達到12042.06億元,占總成交額的89.35%,同比上升8.10%;19家銷地型市場成交額為1435.77億元,占總成交額的10.65%,同比下降15.80%。


2020年第四季度數據分析


(一)第四季度市場需求增加 


受天氣、疫情等多方麵原因影響,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第四季度商品需求總量增長,需求結構發生變化,單季度經營良好,成交額比2019年同期增長30.87%。


一方麵,2020年,我國北方地區進入冷冬,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多年以來的最低氣溫,嚴寒天氣為“看天吃飯”的冬裝市場帶來了更大的市場需求。第四季度,包括服裝、家紡、小商品等產品在內的保暖類產品市場需求量增加,尤其以羊絨製品、棉服、羽絨服、家紡等幾大品類表現尤為突出,濮院羊毛衫市場、遼寧西柳服裝市場、河北清河羊絨製品市場等專業市場在第四季度實現了銷售額的較大幅度增長。


另一方麵,受疫情散點式爆發的影響,東北、河北部分地區專業市場階段性暫停營業,冬裝旺盛的市場需求向其他低風險地區專業市場轉移,如遼寧西柳服裝市場承接沈陽、長春商圈專業市場的客戶需求,在第四季度實現了棉服銷售的爆發式增長,給全年銷售額帶來較大的提升。


綜合來看,天氣、疫情等不確定因素給原本相對平淡的第四季度帶來了意料之外的銷售旺季,市場提前準備充分,準確把握形勢,積極抓住機遇,實現了銷售額的增長。


(二)線上銷售熱度不減 


2020年上半年,是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線上銷售模式創新的高峰期。為減緩市場歇業對經營總額帶來的衝擊力度,全國專業市場開始嚐試各種模式的線上化轉型,通過線上展會、線上服務、直播帶貨、跨境B2B等途徑,將專業市場的實體業務搬到線上,改變了市場的管理風格,也改變了商戶的銷售習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濮院羊毛衫市場、常熟服裝城等專業市場在2020年進行了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實現了公共服務線上化、直播帶貨常態化,在產業帶平台化合作、直播培訓、“網紅老板娘”培育等方麵進行了創新嚐試,取得了良好的銷售成果。


進入下半年,專業市場全麵恢複營業,線下展會、對接活動等恢複舉辦,專業市場繼續堅持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模式,強力拉動成交額,加速市場回暖。第四季度,電商行業迎來全年流量最大的“雙11”銷售周期,專業市場延續線上銷售的熱潮,以直播為主要模式開展線上零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江蘇疊石橋家紡市場,通過南通兩大家紡市場商圈協同發展,在下半年的銷售旺季中實現了良好的銷售業績,線上銷售表現尤其亮眼,成為市場銷售額的重要增長點;杭州四季青市場依托杭州強大的互聯網產業優勢,得益於網紅業態的繁榮發展,在2020下半年實現了網絡供貨量的明顯增長,給全年成交額的提升帶來積極影響。


後疫情時代專業市場的思考


(一)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進入新階段 


2020年,新冠疫情改變了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傳統經營模式,市場和商戶大範圍地形成了互聯網思維,全麵適應線上銷售模式,並在疫情得到平穩控製後,將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模式延續下來,從以往的被動“觸電”到主動尋求線上線下融合的可能性,激發了市場活力。2020年,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整體下降3.9%的情況下,全國網上零售額實現了10.9%的增長,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增幅達到14.8%。線上銷售作為重要的商品交易渠道,展現出更多的可能性,而專業市場的線上化競爭,至此全麵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二)市場采購貿易成為外貿新亮點 


2020年,商務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七部門聯合發文,決定在17家市場開展第五批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全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總數達到31家,遼寧西柳服裝城、浙江紹興柯橋中國輕紡城、山東青島即墨國際商貿城等專業市場均在新設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名單之中。商務部積極指導各試點市場推進市場采購與跨境電商等新業態融合發展,發揮疊加效應,降低疫情影響。2020年1-11月,全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值6398.92億元,同比增長33.7%,成為外貿新亮點,對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起到積極作用。


(三)產地型市場抗風險能力更強 


2020年,流通分會重點監測的27家產地型市場成交額同比上升8.10%;19家銷地型市場成交額同比下降15.80%,在行業整體遇冷的大環境下,產地型市場展現出更強的抗風險能力。產地型市場作為貨品原產地,以產業集群為依托,以專業市場為窗口,實現了全產業鏈的協同作業和快速反應,在產品設計、生產、營銷等各環節中擁有更大的決策權和更快速的反應機製。在平台競爭、供應鏈競爭日益加劇的行業背景下,產地型市場展現出了強大的創新升級空間,實現了逆勢上漲。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聯係我們

  •    地址:常州市中吳大道599號
  •    電話:0519-88817799
  •    郵箱:hld@czhld.com

關注我們

  • 華利達微信
    華利達微信
  • 華利達手機站
    華利達手機站
top
CopyRight © 2015 必威最新版 版權所有   蘇ICP備09017632號  蘇公網安備 32040102017366號 常州網絡公司中環互聯網網站建設  網站地圖  
Baidu
map